您好,欢迎来到优秀企业网,你是优秀的! | 加入桌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艺馆 > 作品欣赏 > 正文

“新时代•新生活”全国速写作品邀请展暨第四届广州速写作品展8月14日10时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开幕

发布日期:2018-08-27 浏览次数:2122

【摘要】学术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中国艺术报社、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学术支持: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
 学术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报社、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学术支持: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宣传部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一层裙楼

开幕时间:2018年8月14日上午10:00

展览研讨:2018年8月14日上午10:40

展览时间:2018年8月13日—8月17日

广州市黄埔区图书馆开幕式现场

展览回顾

2018年7月19日,“时代·生活——第四届广州速写作品展”在黄埔区图书馆开幕。这是近年来全国首次举办大规模的速写专题作品展,此次展览覆盖面广,包括来自海内外的1800多名画家提交的超过1万幅作品。不同年代的速写作品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在当天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就速写的价值与意义、速写与时代生活的关系展开深度研讨。有专家表示,通过此次展览和学术研讨,扩大了速写的内涵与边界,为学术界提出新的课题。

广州市黄埔区图书馆开幕式现场,部分参展作者与嘉宾合影

本次展览由广州市文联、黄埔区政协、中共黄埔区委宣传部和广州市美协主办,并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和广州美术学院的指导与支持,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鹏程,黄埔区的各级领导和省内外的艺术名家出席开幕式和研讨会。

广州市黄埔区图书馆展厅现场

时代•生活——第四届广州速写作品展暨艺术名家走进黄埔研讨会(摘录)

会议时间:2018年7月19日9:00

会议地点:广州市黄埔区图书馆(香雪馆)会议室

学术主持:梁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著名理论家)

发言嘉宾:(以发言先后为序)孙戈、史国良、李公明、于洋、王孟奇、李劲堃、续鸿明、蔡超、陈永锵、胡斌、詹忠效、招炽挺、汪晓曙、黄继谦、廖宗怡、赵准旺、张弘、李鹏程

孙戈,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孙戈:受组委会的委托,我简单介绍一下这次展览的筹备情况。广州速写展从2007年举办了第一届,2011年举办了第二届,2016年举办了第三届,第三届请来了著名画家史国良老师做了精彩的讲座,那次做的非常热闹,那时候就商量什么时候搞一个全国(速写)展。

经过一番折腾,今天终于把第四届速写展作为全国征稿,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作为学术指导单位,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作为学术支持单位,对于广州市美术家协会来说,也是30多周年历史上的第一次。这次收到全国各地一共1800多人、1万多件作品的来稿。

梁江担任学术主持

一项很具特色很有学术价值的活动

梁江:很高兴来参与这项大活动。本届速写展虽是在广州黄埔区的图书馆举办,但从作者队伍,从覆盖面看,却是一个全国性的大活动。刚才孙戈主席说了,有34个省市自治区的应征来稿,1800多位作者,从万余件作品中评选出400余件展出。不过,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展览本身具有特色,有深度,有学术价值,有现实意义,才会吸引那么多美术家来参与活动。

上午我匆匆训览了一下展厅,看到的展品无论从题材、内容的涵盖面到各种艺术品类,样式与手法非常丰富,能够做到这样前所未见。广州黄埔区能将单一品种做成这么大的展览,历经十几年做到现在,这个做法本身就是非常有眼光的。

“速写”是最富于现实品格的艺术门类,也是艺术家的必备技能。速写的随机性、选择性和个性特征很强。出于即时性描写和快捷、准确捕捉关键点的要求,需要放弃可有可无的东西,突出一两处重点。一张小小的鲜活的速写里面,能够直观呈现出作者眼力、能力和兴趣所在。所以,速写也是检验作者水准的一把尺子。

学术研讨现场

这次展览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再一次提醒我们,以往常见的教科书、词典、美术理论书籍对“速写”的释义多不准确。通行的教科书说“速写”是两个意思:一是文学手法之一;二是“用简单线条的写生”、“绘画的一种方法”。这样望文生义的解释,颇不妥当。速写其实是由“写生”派生出来的一个类别,可以用不同工具材料,可用不同表达方法,也不妨色彩、线条、块面或水墨,完全不必局限于“一种方法”或“简单线条”。“速写”的内涵在这次展览中得到进一步扩充,速写的定义需要改写。

我跟孙戈、史国良先生是多年的老朋友、老熟人。刚才我已谈了一些看法。我很感谢他们为这项活动付出了很大的劳动,史国良先生把珍藏的作品拿来参加这次速写展,让人看到黄胄、叶浅予、周思聪等人从未展示过的作品,他的贡献很大。我想到,这样一项很具特色很有学术价值的活动,已经做了四届,是全国其它地方没有的,应该把文章做大做深,进一步做出特色,做成一个广州品牌。

我建议孙戈主席给黄埔区做一个方案,筹建一个全国性的速写馆,成为全国的速写基地。这个空间很大,可以做得很出彩,会成为美术家和公众都欢迎都支持的好事。

史国良,著名画家

如果速写基础不好,将来画水墨也会有问题

史国良:这个速写展览筹备很长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才达到这个成果。它集中了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画家的优秀速写作品,这些作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是画坛少有的精神盛宴。我想每个参观者走到展览馆都会感到震撼。

以往也有一些速写展览,但是都没有这个好。我听说这个展览八月份还要转到北京去展览,这个意义很大。

从1985年以后,速写不再被重视,尤其在教学单位,不怎么提倡画速写。而更多是提倡探索、创新,找一些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等等。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往前发展,科技也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都在发生着变化。以前都没有照相机,全凭手头去画,每天画多少张,每年画多少张,怎么去记录生活。

现在有照相机,有手机。电脑各种工具和手段,几天换一个品种,功能越来越强大,学生特别依赖这些东西,而且我们艺术家也特别依赖于这些东西,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画写生的时候也是手机拍一张,然后回宿舍慢慢描。画家搞创作时大都是照片拼贴,电脑合成再慢慢制作。

我做了一个调查,北京有个喷绘店,生意特别好,来的都是画家,有喷在油画布上、纸上、绢上等等,都是喷完以后直接再描。

这种现象很普遍,如果继续下去真的就很麻烦了,我甚至说,担心速写写生功能会逐渐消失。

但是有些人不这么认为,还说:什么年代了,还画速写,还这么老套。现在的年轻人与你们那个年代的人不一样了,他们有自己的方向,不能重复过去的老路。

这种说法猛的一听,似乎也有道理,仔细一想就不对了,速写是不分年代的,它是这个专业的基础,是这个专业的五线谱。有了这个基础你再变法,在创新,都可以。

学术研讨现场

过去一些老的,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速写高手,包括在座的,像招炽挺、王孟奇、蔡超、廖宗怡、詹忠效、尤其詹老师,以前画的《弧光闪闪》那些动作多灵活,多生动,多生活,你没有速写基础,你不观察生活,即使让你用去手机照相,你也拍不出那么生动的瞬间来。

画人物画要画速写,和黄胄先生有很大关系,因为他用速写线条和大写意笔墨结合的新手法来表现新生活,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为中国画坛开拓出了一条新路。影响了几代人。

黄胄的速写来自于素描,当年他研究临摹了大量的门采尔、荷尔拜因的素描。对素描三要素(结构、解剖、透视)有相当的研究。所以我们说速写不是简单几根快速的线就行,而这几根流畅的线条里要有全部的素描因素在里面。

所以说,如果速写基础不好,将来画水墨人物画,搞创作也会有问题。

今天举办这个展览,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相信转到北京展出以后,会有更大的影响,可以给我们当代的艺术家、给年青的学子们都敲响了警钟。

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学者

速写在广州能够有起步,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李公明:关于速写,其实我真的是非常有一种感情,因为我首先想谈,从展览的题目“时代”,我们在什么时代进行速写呢?我从小爱好画画,业余喜欢美术,速写是当时必须要学习、练习的。当时在中学里面参加学习美术班,就是要画速写,而且我们到很多地区去画速写。

最关键是在70年代初期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系列优秀的速写作品,在座可能有很多老师的作品当时都是我们学习的范本。我想到速写作为艺术中的一门种类,在大的文化底蕴下,所曾经附载过的特殊使命和艺术本身的特点是很有意思的结合。从今天回顾过去,我深深感慨,因为时代不一样,生活不一样,速写的手段,人们是仍然的热爱,仍然都是存在,今天来发现整场原来有那么多艺术家画速写。

我作为美术研究的工作者,我特别想关注速写在20世纪在中国美术史上在研究中,它的地位,它的现状,从很简单的发现,的的确确在过去美术研究中,速写的地位恐怕是不受关注的,很少有大型的展览,很少有大型专题项目,而且收集材料都非常困难,因为不像重要名作在我们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

从20世纪美术来讲速写对美术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在“五四运动”以后,一个新的叙事时代是印证关于中西文化的碰撞,印证了关于古代文化和现代画激烈的冲突,在这个过程里面,速写、写生是作为对于形式主义是一个非常重要打倒他们的工具而被提倡出来,从程度性的提出,美术革命以来,速写学生就成为一个新的叙事语言,包含有一种新的政策的含义。那么这样一种传统,在《左翼》那本书里面,可能会得到更大的集成。

又比方说在赵望云1930年初的时候,他在河北农村老家画了很多农村的速写,在《大公报》发表,冯玉祥先生也配了很重要的诗根,这样一种关于速写历史的回顾,其实时刻提醒我,作为20世纪研究室的研究者我们真不应该忽略速写研究,大家作为同行都深有感慨,其实要做起来非常困难,针对作品的零散,人员的庞大,一开始很难建立有效的叙事框架,怎么把20世纪速写的发展用一个比较学科的语言,对它的艺术性、时代性,还有更复杂的时代脉络纳入研究。如果这个工作不再做,我还是觉得有点紧迫的,因为老一辈艺术家很多离开我们了,今天在展览上看到杨之光老师一张非常珍贵的小小的速写,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怎么开展速写史的研究,刚才孙戈说要建立速写馆,我觉得这是速写馆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做历史理论的研究,不能做成简单的展厅,必须做成有学术含量的,在整个美术史研究格局里面,在速写的研究真的没有引起重视。速写在广州能够有起步,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速写彰显了造形艺术的本质

于洋:速写作为一个画法乃至画种,同时作为一种表现方式与文脉体系,在新中国美术创作的发展史中占优重要的位置,这个展览本身即带有历史钩沉的意义,把速写的历史,包括它的文献性与专题性构建起来,这在以往的展览里是没有看到不过的。

如何用一种视觉意象把握一种生活,这是速写作为一种特定表达方式的最重要的意义。我也是从小开始习画,包括在高考期间和基础造型训练中,速写是最能呈现一个画家的造形能力的功夫。速写的意象性首先表现在它是最“写实”的,它的真实性、在地性、即景性、即兴性,能够最透彻的、真实的把一个人的情感,一个人的精神兴趣、趣味全部的展现出来;同时也是最“写意”的,如果从中国画论的角度来讲,它对于神韵、意境的演绎,而且它要用最简括的语言来表现最丰富的意境,所以我想这是速写的要义,这个要义恰恰和中国画的写意性、表现性又非常契合。

速写之于创作,作为画家的手头工夫,如何把握对象的形神,尤其在人物画中,在山水风景、花鸟动物题材中,将表现对象最为本质的特点神韵呈现出来,这是速写的目的。速写对于当下绘画创作的意义和价值,在我看来至少体现在以下三点:

学术研讨现场

其一,速写对于我们今天创作中的“去照相机化”是有帮助和推动的。李可染先生有一方图章,“不与照相机争功”,实际上到20世纪以后,到了新科技、新媒介出现以后,人的手头的情感的、直觉性的东西,可能会被机械性所取代和覆盖,人的创作也会出现某种惰性。我们今天无论是美展的创作、主题性创作、包括学院里学生的毕业创作都有这个问题,画照片的越来越多;包括外出写生也是这样,有时会沦为拿着照相机去写生,或者拍完照后回来再画,或者是模特摆拍。因此,如果我们强化速写,重回创作者的手头功夫,是对当下创作“去照相机化”的最有效方式。

其二,是“去制作性”,我们今天的表现手法太多元化了,这种制作性,无论是投机取巧的以喷绘代替手绘,包括当下在各种美展的评审里面,都在抵制太过制作性的创作,因为那样会把绘画变成一种工艺流程,我想本身这种制作性是对于绘画本质的颠覆,而速写恰恰对于恢复和重拾一种绘画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建构意义。

其三,是“去模式化”、“去模板化”,参加过几次展览的评审,现在评委专家们做的工作第一步都是要去掉那些有喷绘痕迹的,或是太依赖照片创作的,或是太接近以往模板风格的作品,要先把这些作品先筛掉,这样的初选之后,基本上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作品就下去了。甚至为了应对这种需要,美协的展览评选开发了一种视觉查重软件,那些刻意照搬某个以往获奖模式的作品,都会在第一步被筛掉。

综上所述,速写对于我们今天创作的去模板化、去照相机化、去制作性、去模板化,都将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或者说,如果我们将速写看作一个独立的画种,那么速写本身已经彰显了造形艺术的本质,这就是我们今天重提速写,重视速写的必要性和现实价值。

王孟奇,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速写水平显露才情与艺术追求

王孟奇:作为一个画家,我们年轻的时候,不管是连环画创作,还是什么其他绘画创作,基本上把速写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是收集创作素材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对速写的看法,刚才于洋说的是很对,速写具有即时与即兴的特点,是最没有遮拦的表现方式,画家的才情、艺术追求,都会不自觉地显露出来。速写和默写对我们这代画家来说,应该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否则在绘画语言上很难达到真正自由表达的状态,练一些基本功最终还是为了自己的表达需求。原来画画的目的之一就是享受绘画本身的过程,现在如果放弃了绘画本身,纯粹是用电脑或者其他替代工具来制作,对于我们这些爱好绘画的人来说,失去了直接绘画的感受那还有什么意思?

昨天(7月18日)跟史国良老师也聊了很长时间,对绘画的未来发展,大家多少觉得有点悲观,年轻一代,衣食住行,生活、工作、学习已经完全离不开手机和电脑,要求他们在艺术创作上不使用现代工具恐怕是不现实的,让他们认同我们的绘画观念,是不是有这种必要性与可能性?我们现在很难去替代现代年轻人的生活,社会文化及知识结构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所以要理解他们,愿意制作就制作吧。

李劲堃,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画院院长

广州速写展坚持11年,很难得

李劲堃:我非常高兴看到这么大规模的速写作品展。11年弹指一挥间,但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坚持下来(做速写展),有了这样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团队,甚至有了高效的评选方法,很难得!刚才几位专家提出,能不能在构建速写的文化(博览馆),我建议首先要做一个数据的分析,假设研究中国近现代的速写变成一个事业来做,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项工作。

续鸿明,中国文化报文化周刊副主编

提倡用毛笔来画速写

续鸿明:这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展览。这个展览是覆盖全国的,但是还是以广东作品比较多,我觉得以后速写可以在年轻艺术家中形成一种风气,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效应。在目前美术发展情况下,速写确实受到冷落,我想以我们广州速写作品展开展十几年的积累和积淀,广州速写作品展已经成为一个独树一帜的展览品牌。

这次展览的主题很明确,很响亮,作品也风格多样,这里面有艺术名家的作品、也有很多年轻人的作品,我看到展厅还有13岁孩子的作品,可能还有年纪更小孩子的作品。刚才王(孟奇)老师谈到速写也比较悲观,当然我们要面对实际情况。通过我们的带动,可能在一些年轻艺术家里面形成一种效应,形成一种参与的热情。

我看很多画速写的是硬笔,我觉得画速写,还是要用毛笔来画速写,或者尝试用毛笔画,可能会有一个很好的效应。

蔡超,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

“凭照片能画出很好的画”的现象值得反思

蔡超:速写对我们艺术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觉得这次题目非常好,时代、生活确实是很重要的手段。速写有什么好处在于它对生活积累和影响,艺术家量变到质变的阶段,虽然平时这些东西不怎么看,但是对艺术家形成的风格,还有对生活认识的深入有很大的关系,这是照片不能取代的。

有人说,现在学生都是凭着照片可以画出很好的画,确实也有一些凭照片能画出很好的画。他们基本上把照片拼成以后,然后就在上面调颜色,可以画的非常抽象主义,就像整个上面铺过一层颜色,包括专业院校的老师,这种技术的影响对年轻人的影响非常大,美院也有很多人画这些画,画的非常棒,大量的历史照片制作,你要不看到原始数据,确实不知道他是看着照片画的,但是本人速写也画的不错,后来他们利用现在的手段,这种工具对年轻人的影响非常大。

我看别人写生——一个女孩子,对象是画风景画,她就把手机拍的照片放在旁边,对着手机画,我说奇怪,我说你怎么把这么好看的东西照着手机画。我说你取舍没有,我说你这样画下去太智能主义了,因为在画画的过程中很强烈,作者有一个取舍,艺术一定有一个取舍,取舍就是一种感受。我觉得现在提倡这种东西,也是一种反思。

特别是当前照相机,我们画画的时候买不起照相机,不是不想买,都是靠自己画,所以我们也是逼出来的,但是逼出来给我们自己一生带来了好处,只有自己心里清楚。

陈永锵,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

速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就喜欢

陈永锵:我十二三岁的时候,班主任把我介绍给梁鼎英,当时他在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当学生,他看着我画,他问我,你有没有画速写,我说没有,他说你要速写,要关心身边的事情,要热爱身边事物。

文革期间,在文化公园参加陶展的时候,我跟黄穗中,还有几个同学,就给别人打下手,揉泥巴,胡博老师看我们几个小孩(我们都是考不进美术学院附中),就让我们几个画速写比赛,画的好的评奖——奖刘文西的原作,我获奖了三张刘文西(的原作),速写主要给我带来了很多很有趣的,很快乐的生活。

画速写被抓过,以为我是小偷,文革期间在回广州的列车上拼命画速写,列车长把我抓起来,说我鬼鬼祟祟,不知道在画什么,要罚我跳舞。有一次回乡下坐船,我也画,有两个红袖章的把我抓起来......

有一次,我在乡下,口袋里有本子,于是就画,当时宣传队到到村子里演出,我画我的画,有人站起来说破坏毛泽东思想宣传,说你就不要害我们,就把速写本一张一张撕掉。艺术对于我来讲不是我的事业,艺术对于我来讲是我主要的生活方式,也是我生命的形态,速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我就喜欢。以前很多学生画速写,现在没有了。我也是几个学校的名誉校长,也是以美术为特点,我看到他们素描好,素材好,但是速写差。

速写可以培养一个人对每个审理能力的敏锐和表达能力的敏锐,带着这个基础,如果爱画画,如果你热爱生活,那速写是不可缺少的锻炼,甚至不是锻炼,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我不喜欢,也不会向往,时代是会变的,自然而然的。

胡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当下,速写更多的是如何切入当下火热的现实生活的问题

胡斌:对于我来说,我也观察速写的作品,包括很多艺术家的速写素材做过一点研究,从我的角度谈三个方面的想法,速写对于历史个案当中的艺术家和当下艺术家到底有什么意见。

第一,对于国画来说,我注意到速写更能够勾连起笔墨的生动性。在20世纪以来中国画有一个很重要的倾向,以西画来改造中国画,引进西方的写实造形来改造中国画,带来的中国画造形上重要的改变,也包括对于社会现实的切入。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这种精准西方的写实素描和笔墨结合的时候,其实是非常不容易,就造成直至现在都很突出的现象,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素描水墨,用毛笔画的,但是看上去又很像素描,没有笔墨的生动性。

对于国画来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看到这样尖锐的对立。速写不像全因素素描那样精准工整,更多是一个及时性的意向,这样也会更加灵动和生动。它和笔墨的意味连接起来就更加容易。我也注意到,同样受徐蒋体系影响的杨之光先生,其中国画与徐蒋体系还是有区别,它的人物造形有西方写实的精准,但同时更多是以速写来带动笔墨,所以又保持了笔墨的灵活性。

第二,通过研究历史个案,我觉得速写更能够展现鲜活的现场。同样反映土改斗争的图像,一些艺术家所展现的土改斗争场景的完整的作品,有他特定的程式,就是人物的结构、动势以及画面意涵,其实是被建构起来的,看上去是一个现场,实际上不是真实的现场。与之相比较,我看过符罗飞土改斗争的一些速写,用毛笔画的,就非常鲜活地展现了他所参与的土改工作场景,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说速写就似乎是一个真实的再现,因为你画什么和不画什么本身就有人的意识在主导。但把现场展现得更加直接,去除意识形态、语言程式的束缚,这就给我们研究带来很多的便利,我们能够看到艺术家笔下所展现的更为“真实”的时代关系。

第三,速写对于当下有什么意义,这里只讲一点,大家也讲到速写的沦落,这也是跟艺术变革联系在一起的。不仅仅是绘画,其他还有很多艺术类别,影像、装置,他们很多不需要画速写,而且现在获取素材的方式非常宽广。速写对于当下有什么意义,最重要的不是画速写本身,而是速写与时代的关系,今天的主题是时代-生活,很多艺术家的速写不止是对眼前之物即时的展现,更多是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当下艺术家越来越局限在狭窄的圈子里面,所有的环节,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系统,全都是在自我循环的很窄的圈子,对工人、农民的生活根本就不了解,他也不去关心。去年我们做珠三角工厂大调查的活动,也是基于这样一个考虑,组织艺术家深入工厂,深入工厂最主要不是画速写,而是艺术家如何和现实生活,尤其是不同阶层人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速写带给当下意义,更多的是如何切入当下火热的现实生活的问题。

詹忠效,旅美著名画家

速写现在怎么变成了一个线描?!

詹忠效:如今一些美术教科书将速写与主次兼备,面面俱到的线描不作区别,这无疑混淆了两种不同写生方式的性质,抹杀了速写自身的功能和作用。

当年在我们学画心目中速写就是两个功能;一个是籍此练习基本功,一个是随手收集素材。以前因为没有随见随拍的手机,相机也不普及,只能利用这种最单纯的绘画记录方式。速写,顾名思义,速就是讲求快,抓大体。用简洁、敏锐、概括的观察手法捕捉对像。写就是表达脑、手对眼所提供的映像的再现。从中找到迅速、狠准的反应把眼中看到和需要的东西用绘画手段留下来,这就是速写的目的和特性。

用很完整的思路将所看到的对像了无巨细去一一描绘,这不是速写的任务。所以美术院校切勿拿需要强调快速、简捷,点到即止的速写与既要照顾外形又要顾及细部的线描写生形式混为一谈,那样容易产生误导。

招炽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

知名的画家,速写都画的很好

招炽挺:速写是最能体现画家的才情,我们看到很知名的画家,速写都画的很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才情、追求、艺术修养、爱好、情趣。很多学生给我看画,我说,你的速写没有画好,你不要画小写意,因为你对形体都没有把握,下笔都不知往那放,所以首先要把速写画好,就是体现出你最真实的感受。

汪晓曙,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原院长

即兴的把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就是速写

汪晓曙:速写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速写本身就是一种独立在的艺术,速写是所有画家的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速写本身有很多功能,我所接触的真正意义上的画家,几乎没有不画速写的,也沒有一个不是从速写入手进入到创作层面的,其实我周围的画家也没有哪一个人停止过画速写,或者不重视速写。

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特别是高考使用速写这一种考试方式以后,年轻的学生对速写的重视,我觉得应该在肯定的同时必须要去强调它。但速写的作用、意义和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发展与演变。也就是说,速度也不是画家体验生活,训练基本功或者说获取生活信息的唯一手段和途径。印象派在一百多年前,当摄影出现后,就开始借助于摄影去获取也许光凭速写也许获取不了的东西。包括莫奈、马奈大多数画家,他们在进行速写的同时,也利用照片去进行创作。

但照片有什么功能和作用,速写有什么功能和作用,是不可能被取代的。学术界应该把这些东西作为一个主要方向去进行研究,从而更加有利于在当下信息发达的时代里去正确认识和判断速写的作用意义和重要性。大家要正确判断和认识速写,不能盲目去肯定或者否定。速写做不到的事情,照片也许可以做,照片做不到的事情,速写也许可以做到。历史与科学的发展里是一不可逆转的,我们也许想象不到随着社会的进步,艺术会走到那一种境界,所以我觉得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而言,我们的后一代人,他们会对速写是怎样的一种认识是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但可以断言,速写永远都会是艺术家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和技能。对于艺术本身来说,判断速写到底是什么,如何理解速写是必须认真去研究的课题。其实速写有很多种方法,用线描去画,用油画去画,就是即兴的把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就是速写,所以用不着去定一个非常严格的定义,用发展的概念去判断一个东西可能会更科学一些。但可以断言的是,速写是艺术家永恒的手段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黄继谦,华南农业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速写是非常丰富的视觉资源

黄继谦:第一,速写这样一种形式,要从研究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去追问速写两个字是什么时候进入到我们的文本里面,因为我们在以前中国绘画史上是有写生的概念。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表现手法,要不然我们也不能看到宋代的某些绘画的画面效果,比如《清明上河图》对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人群逼真深入的刻画。这让我想到了西方概念里面的速写和中国人所谓的速写这种复杂的关系。我看到西方人研究日本美术的一些书里面涉及到日本的绘画进入欧洲的情况,这些作品受到中国水墨画的影响,当它们通过展览方式进入到西方的时候,西方人很多不认为他们是绘画,而是速写,他们认为这些作品没有很完整地像西方人那样表面空间、体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就是用线条画的速写。

第二,速写是非常丰富的视觉资源。从今天的展览来看,速写也是中国人在21世纪视觉形象的一种表达。我们的视觉形象是可以通过绘画、摄影等等手段去表现,也可以以速写的形式呈现。速写可以表现在不同政治、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下,社会各个阶层、各个不同职业人的生存状况,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发觉它的价值和意义。

学术研讨现场

第三,关于速写的研究,这里面是有很有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可以从艺术语言、各种制作手法、教学的条件等去研究,如老师教什么内容,学生是学习什么名家,找一些什么视觉资源去临摹,又是什么教的方式。学生又是如何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这部份还涉及到速写和创作的关系问题,因为大部分人认为速写是一个收集素材的工具,很多艺术家的创作,是对速写的一种转换,我觉得就速写在水墨画里,就可以很方便地转换,速写里面探索到的线条的味道,可以直接转换成水墨的趣味。从这点可以拓展到速写转换成油画、版画、连环画等其他画种最终作品的问题。

今天我们可以把速写当做视觉文本来看待,速写跟特定的社会文化形态、政治形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949年以后,如果我们不强调艺术要为政治服务,我们也不会这么热衷用速写形式去表现社会的内容,所以速写背后是有很重要的社会内容的。今天的速写为什么越来越弱势,是因为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理念在发生变化。

今天人的生存状况以及人的视觉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天的人看到的是大量的手机和网络信息,传统的绘画方式对于当下青年人来讲,他们接受起来就会有一点隔膜。今天的人都很忙,我们的传统绘画都是在速写基础上加工的,很多艺术家把个人性情、创作经验、多年艺术积累、当下状态都记录在这绘画里面,所以这是值得人慢慢去品味,去体会,去思考的。

今天艺术家的创作很依赖图片的,他们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手机、网络搜集大量图片资料,在这个基础上去创作,我们在观看这类作品的时候,跟我们今天现场上看到的这样一种手绘的感觉差别很大。

廖宗怡,南部战区书画院副院长

有基本功把照片再画也很像速写,但不生动

廖宗怡:由于长时间的各种磨练(速写),我们看到生活内容可画的场面,那种激动是照相机没法代替的。有人说把照片给我,我可以给你画速写,但是原来你已经有基本功,你再画也很像速写。我可以说我们当下这些搞创作的,也有很多借助于手机,我来不及记录可以用手机记录,因为我们有了功底,可能画起来就会好得很多,然后让我把照片变成速写,我是肯定可以,但是那种感觉不如我到现场去看生动,如果人来来去去我觉得好画,如果人战死,我觉得还不好画,没有生动的感觉。所以这个基本功有很多都是靠我们在生活中长期去积累,长期去锻炼的。

赵准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

把速写提练成创作

赵准旺:我认为速写是一个绘画者的,一个本身的一个工具的练习。因为最早的时候儿没有照相机都靠速写来提炼生活,来加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用比较短的时间概括一些素材。这是一个基本训练,我现在存下的速写本有四、五十本吧,因为我两次走长征路写生,平时去五岳三山大运河及太行山写生及海外写生都是一本儿的话。现在看来很生动了,但是呢,整理起来变成创作也是很困难的,速写,它变成一种提炼,我现在就是把速写和写生结合在一起,能够经过提炼元素的演变成一种小型的创作这我是从生活中感悟!

张弘,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速写就是“刹那间”的永恒

张弘:昨天(7月18日)与史国良老师、王孟奇老师、赵准旺老师等北京过来的几位画家一起去黄埔军校采风,今天在这个速写展览里就能看到部分这次采风的作品,而赵准旺老师所画的三幅还都是还补加了彩色的,可以说这也是此次速写展览一个最大的特色。名家走进黄埔,采风中既有现场直接完成的,也有仅勾勒几笔,回来再补充点细节的。

我对速写的理解:不只是单指速度,“速”除了含有一定的速度外,更强调概括性。而“写”则还带有一些主观的意思,它不是纯客观的描摹。现在有一些速写则变成了“速描”,描照片,完全描摹自然,而没有主观的提炼。“写”的境界应该是眼、心、手高度的合一,通过线的游畅,最简单又直接地呈现画家的现场感受。一句话,速写就是追求“刹那间”的永恒。

李鹏程,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速写激发起美术家朋友对时代、生活的担当和责任

李鹏程:第四届广州速写作品展首次面向全国征集作品,这次参与人数之多,地域之广,名家和有关机构支持力度都大,也是空前的,可以说这次展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代中国速写的水平,是艺术家一个坚守与探索、初心与梦想、学术与交流的艺术阵地,具有多重意义。

目前全国美术大展很少有以单独速写为展示形式,像广州市连续第四届举办的速写展览是不多的,这次展览丰富了当代美术展览的内容。速写是美术基础,是一种美术形式,在这次展览中,来自全国老、中、青画家们深入基层、深入生活,虽然有时是寥寥几笔,但很生动,令人感动。

速写激发起美术家朋友对时代、生活的担当和责任。任何艺术门类创作都有它的规律,速写对画家来说,只有融入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现实之真、人民之善,才可以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我们在当代画展有众多著名画家都是速写高手,比如黄胄老师、叶浅予老师,包括在座的史国良老师等等,岭南画派也有重视速写的优良传统,杨之光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提倡“四写”(摹写、写生、速写、默写),解决了很多教育上的难题,创作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育体系,为美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次活动的意义是充分体现了艺术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参与深入基层,深入人们的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组委会组织艺术家们到粤东北开展采风,多次来到黄埔,到社区、进企业,意义非常重大。

说明︱研讨会摘录由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部分文字未经发言者审阅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文化搜索][][告诉好友][打印本文][关闭窗口]
本周热门文化排行

展会精选更多>

重磅专题更多>
免费会员咨询热线:
020-85562980
020-85563269
传真:020-85563269
收费会员咨询热线:
020-85562980
合作伙伴:
优秀企业网 |免责声明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声明 |广告服务|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3 优秀企业网 www.china-ec.cn  All Right Reserved
优秀企业网 www.china-ec.cn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2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