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优秀企业网,你是优秀的! | 加入桌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品牌动态 > 正文

一个“馒头”卖几百上千元,怎么就火了?

来源:中国品牌总网 发布日期:2018-08-21 浏览次数:1129

【摘要】工业化浪潮侵袭下,年轻一代对考验耐心的花饽饽手工艺,似乎越来越没有兴趣。那些隐匿在街头小巷的传统花饽饽作坊,也因口味、造型较为单一,加之人工成本高、区域性消费限制,近年来生意并不乐观。手艺人减少,民俗文化仪式感渐失,2009年,胶东花饽饽民俗被列入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如今的情况发生了改变。林淑萍是胶东小镇花饽饽品牌负责人,她说到目前为止,胶东小镇花饽饽的代理商增加到50多个,在淘宝及天猫上共开出了10多家店,去年销量提升了3倍;据当地媒体报道,在胶东地区,有饽饽匠人一个腊月卖出100多万元,有的
 一家餐厅里,晓虹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正在给父亲过60岁大寿。这是父亲第一次收到生日蛋糕——一份低糖寿桃花饽饽。

这款“中式蛋糕”是晓虹一天前在网上花300多元购买的胶东花饽饽。“蛋糕”正中间摆着一个红色的用面做的寿字,底下一个开口笑的大寿桃饽饽,两瓣绿叶两朵红花贴在寿桃上,周围摆满了20个金黄色的小寿桃饽饽,象征福寿安康,多子多福。

    花饽饽丰富的色彩和精致的造型吸引了众多人围观拍照,人们一边祝福老爷子,一边赞叹“这么好看,都舍不得吃了”。

饽饽即为馒头,花饽饽则是外观好看、造型多样的馒头。山东威海市文登区的人们对这种产品再熟悉不过。每逢春节等节日,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蒸上几个花饽饽,还会馈送亲朋好友,寓意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工业化浪潮侵袭下,年轻一代对考验耐心的花饽饽手工艺,似乎越来越没有兴趣。那些隐匿在街头小巷的传统花饽饽作坊,也因口味、造型较为单一,加之人工成本高、区域性消费限制,近年来生意并不乐观。

手艺人减少,民俗文化仪式感渐失,2009年,胶东花饽饽民俗被列入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如今的情况发生了改变。林淑萍是胶东小镇花饽饽品牌负责人,她说到目前为止,胶东小镇花饽饽的代理商增加到50多个,在淘宝及天猫上共开出了10多家店,去年销量提升了3倍;据当地媒体报道,在胶东地区,有饽饽匠人一个腊月卖出100多万元,有的大妈年销售额达到了千万元。

在文登的花饽饽工厂里,花草虫鱼、龙腾虎斗等造型跳跃在工人们的指尖,翻腾的热气混着麦香弥漫在空气里,满是生活气息。每天下午,快递车满载着白色保温盒、红色礼盒包装的花饽饽从这里出发,运往全国各地。

一个馒头需花一天时间完成

在不少老人的记忆里,以前的花饽饽多为白色,饽饽上点个红点,刻个红福字,塞个红枣便成了。如今的花饽饽越来越考验工夫、技艺:象征荣华富贵的牡丹花开花饽饽,用于结婚庆典礼物的鸳鸯戏水花饽饽,给老人祝寿的双龙拜寿花饽饽,层次分明,多种形状巧妙搭配,颜色也讨人欢喜。

工厂一侧的展示架上,还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开口笑的大寿桃,寓意财源滚滚的刺猬。不少人第一次看到这些作品时,都以为出自于一位心灵手巧的老太太之手。

林荣涛

听到“想不到男人也可以做出这么好看的饽饽”,林荣涛也低着头笑,目光没有离开手中的面团,反而揉得更用力了。据介绍,如今制作一个造型复杂的花饽饽,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一侧的案子上,剪刀、梳子、镊子、竹签、吸管放在面团的一侧,模具刻出的红色小花、绿色叶子铺在另一侧,这些都是他20多年来的宝贝。

林荣涛今年48岁,小时候常跟着母亲制作花饽饽,18年前被评为胶东花饽饽面塑工艺传承人。因为放不下花饽饽手艺,2013年,他索性辞去了星级酒店面点师工作,在村里开起了花饽饽作坊。

为了做出更精致的花饽饽,他穿梭于各个村庄,拜访民间老手艺人,查阅书籍。时间长了,他也有了不少诀窍:手工揉面揉得越用力、时间越长,面团横切面没有小孔时,蒸出来的饽饽越蓬松,越有嚼劲;造型源于生活,但也并不是完全照搬生活,要根据文化习俗、表达的情感,用心创造。“就像画画一样,还需要有灵性。”

但小作坊无法突破地域限制,订单极不稳定,他发现愿意了解、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后来,应大地食品厂负责人林淑萍的邀请,他将手艺带进了工厂,传授给他的新徒弟们——一群女工。

林荣涛在讲解制作过程

空旷透明的生产车间里,六米之外的另一个案子上,30多个女工分成两排,正在揉面团。女工们年龄在四五十岁,大多拥有多年的花饽饽制作经验。揉好面后,她们用戳刀戳出开口笑,只需几秒钟,就完成了一个寿桃的基本造型。临近端午节,她们还要制作各种颜色的粽子饽饽。

传统花饽饽的配料,鸡蛋、花生油、牛奶、白糖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饮食理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强调不加防腐剂,色彩取材自然,红色的为红曲米粉调的汁,紫色的为紫薯汁,黄色的为南瓜汁,绿色的为菠菜汁。

另外,在造型上,他们也做起了大文章:围绕不同的消费场景,推出了祝寿大寿桃、十二生肖生日、结婚喜宴庆典、儿童食品等八大系列造型。

平日里,女工们聚在一起常常琢磨新造型。在高考主题中,他们设想过鳌头、立着的书卷、腾空跃起的飞马造型。但考虑到观赏性与可操作性,最终选用的多为扁平式、俯卧着的形状。

一般来说,传统节日是产品销售的高峰期。每年,春节前几个月是工厂最为忙碌的时候。好在秋收结束后,分布在四个乡村的站点会被启动,共有80多个经过培训的工人投入生产。

研究“阿米巴”卖饽饽

聘请林荣涛的林淑萍是个49岁的大姐,也是胶东小镇花饽饽品牌负责人。她一头短发,讲话像连珠炮,嗓门大、笑点低,常被人开玩笑一点都不像个商人。

林淑萍

 

此前,她在电力公司做销售。2014年,林淑萍从企业退休,受不了清闲的日子,整天琢磨着找点事做。恰逢当地政府计划推广花饽饽产品,她和开酒店的朋友邵老板一起成立了工厂,组建了30多人的团队。

对销售出身的她来说,产品研发是个大挑战。她将室内的温度、空气的湿度等技术性的东西交给专业人士研究后,主攻市场拓展,搭建销售渠道。多年的家电销售经验,让她轻松说服了几个开网店的朋友做代理商。

经朋友介绍,她去年还报名学习了阿米巴经营管理课程。几十个人的工厂和为数不多的代理商,掰着手指头就能管过来,哪里用得着什么阿米巴经营模式?(阿米巴经营模式就是将整个公司分割成许多个被称为阿米巴的小型组织,每个小型组织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按照小企业、小商店的方式进行独立经营)。

回来后,她便将工人分为3个小组,独立研发创意造型,给予市场反馈最优组奖金激励。而在代理商管理上,她做出了更细致的规定:代理商依据进货量,享受不同折扣的订货价;每月每家网店代理商至少提交两个促销活动方案,方案撞车时按照时间优先原则,谁先提出就采用谁的,工厂总部给予促销活动补贴。

在激发他们积极性的同时,她也有自己的坚持:所有代理商须统一产品价格,且不能随意更改发往不同地区的快递费。

近一年时间,她乐于通过参加展会、酒店合作、媒体报道等方式提高产品曝光量。代理商申请人数渐渐多了起来。利益驱使下,难免有人动起了歪脑筋。

 

“我特鄙视价格战。”她前一秒还堆满笑容的脸突然变得凝重,同时刻意把语速放得很慢很慢,“这是我的底线”。对于取得代理权限后,却销售窜货和其他品牌产品的代理商,她收到消费者投诉后,坚持取消了对方的权限。

订货的电话打过来,林淑萍瞬间切回了连珠炮式的语速,介绍起最新的产品。她身后的白墙上挂着一幅字,写着“蒸蒸日上”。

“物流实在是太难了” 

6月,北方的田野里,小麦一片金黄。海风从远处吹来,绿色的工厂外墙上方,红红的“大地”两个字,显得格外耀眼。

内陆的天气已热了起来,这座北方的海边小城,在没有太阳的时候,却让人感到丝丝凉意。快递车停在工厂门口,不一会儿,满载着用白色泡沫盒,大红色礼盒包装的胶东小镇花饽饽,缓缓而去。

    林淑萍的心里却有些焦虑。在夏天,不加防腐剂的馒头,两天时间就可能发霉长毛了。为了保鲜,她共投入上百万元,建了5个冷库。“在—18℃的冷库中,花饽饽可以保存半年多的时间。”

但在运输上,赶上当地的樱桃销售旺季,她发现顺丰空运也行不通了。“装货装到我这儿,装满了,上不去飞机,只能干瞪眼。”

“物流实在是太难了。”她很无奈。如今,批量发货时,她选择顺丰生鲜冷链物流,一立方米成本400多元,相较普通物流增加了一倍。通过网店直接卖给终端消费者时,生鲜速配快递费用也由50、60元增长到了100元。

虽然仍有消费者愿意为100多元的馒头,花100多元的快递费,但她在销量和质量间仍然谨慎,超过3天配送时间的地区不予销售。即便产品被安全送达消费者手中,因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干裂,造型表面脱皮等,无疑也给品牌形象、服务带来了隐形压力。

这并不是个例。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有的花饽饽匠人为了延长保质期,尝试过多种方法,例如将一个馒头蒸两个小时,保质期可达一年,但都因无法保证花饽饽的口感,最终放弃。

有的工厂则启动了加盟商计划,系统化教授花饽饽制作的配方、工艺、用材。根据订单就近安排生产、灵活调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物流配送压力。还有工厂计划在每一个省建立一个工厂,每一个地级市设立一个实体店,以此解决保存和运输的难题。

谁在买“天价”馒头?

总有人不解,再怎么样,不就是一坨面吗?为何花饽饽价格要几百上千元呢?

通过店铺数据,林淑萍看到,80、90后消费者占比80%。平时,他们主要买给宝宝、父母吃。南方消费者占比60%,更喜欢个头小一些的产品,青睐带馅儿的花饽饽,北方消费者钟爱大个头。在给父母过寿,新婚夫妇支锅,庆祝朋友乔迁新居等场合,年轻的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喜欢别出心裁的款式。

在淘宝店的评价中,不乏“好看、好吃,低糖、健康”、“中式蛋糕,吸引了全餐厅人的目光”、“给老人过寿很拉轰”等诸如此类的描述。

客户定制双龙拜寿寿桃饽饽

但在手艺人的眼里,可不仅仅只有好看、好吃那么简单。林淑萍介绍,在台湾的一场民俗展会上,林荣涛和徒弟采用当地食材,现场制作花饽饽。行走不便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花20多元买到一个小小的花饽饽后,现场哭着说,这就是小时候家乡的味道。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每个人都有忘不掉的家乡的味道。和林淑萍一起创立工厂的邵老板,对此更有感触。

邵正强出身于文登区农村,中专毕业后,因为父亲患病攒不够钱医治,遂辞去工作创业。他摆过地摊,卖过化妆品、鞋子、裤子甚至兔皮,想方设法给病重父亲买止痛药。几年下来,生意有了起色。父亲去世后,他去了济南,涉足酒店产业。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这位在商海摸爬滚打20多年的农村娃,早已身家过亿。

邵正强

邵正强对花饽饽的感情不言而喻。他曾描述:“这是一幅可以吃的中国画,希望有更多人看到、吃到、感受到它的美。” 早年间,他就在自家的酒店餐饮店中,将胶东花饽饽写在了菜单上。2015年,他投资2000万元,在家乡建花饽饽工厂,注册了“胶东小镇”花饽饽商标。

目前胶东小镇花饽饽20%的销量来自于邵正强旗下的酒店。这给了林淑萍一剂强心针。

小城的夜晚没有霓虹灯闪烁,晚上8点半的大街,安静异常,人们早已习惯了慢悠悠的生活。但林淑萍忙碌又焦虑的生活节奏与这里的人们渐行渐远。

她今年盯上了海外市场。去年年底,一个开外贸公司的加拿大华裔找到她,下了一笔大订单。500克一个的花饽饽,在当地能卖到10多美元。她意识到,当产品有了更大的文化意义,商业的价值不言而喻。

近期,她在忙着与当地政府合作,计划在著名旅游景点设立花饽饽销售点,讲解花饽饽的寓意。7月份,她和团队将启程飞往日本,在一艘油轮上,向外国人展示花饽饽制作过程,介绍中国的花饽饽民俗文化。

吃,很多时候对于人们来说不是味道,是种乡愁,是种文化。

[资讯搜索][][告诉好友][打印本文][关闭窗口]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展会精选更多>

重磅专题更多>
免费会员咨询热线:
020-85562980
020-85563269
传真:020-85563269
收费会员咨询热线:
020-85562980
合作伙伴:
优秀企业网 |免责声明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声明 |广告服务|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4 优秀企业网 www.china-ec.cn  All Right Reserved
优秀企业网 www.china-ec.cn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20325号